生活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猪肉价跌破10元 猪肉价格走低供应增加是主因

    股城网注:数据显示,猪肉价跌破10元。分析认为,首先供应增加是主因,其次,伴随需求疲软、以及养殖成本的走低,猪肉价格加剧下滑。

    猪肉价跌破10元
    猪肉价跌破10元

    记者梳理官方发布数据发现,猪肉价格1月份同比上涨7.1%后,连续五个月同比下跌,批发市场猪肉周均价降至每公斤19.82元。零售市场上,记者探访北京部分菜市场发现,目前一般猪五花均价已跌破每斤15元。有专家认为,猪肉价格已进入下跌通道,长期来看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不大可能。

    数据:猪肉价格步入下行通道

    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上涨1.5%,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跌16.7%,影响CPI下降约0.51个百分点。

    记者梳理今年前6月的数据发现,猪肉价格在1月份同比上涨7.1%后,连续五个月出现同比下跌,且跌幅从个位数升至十位数。

    来自农业部对批发市场的监测数据直观反映了猪价波动轨迹。数据显示,7月3日-7月9日,批发市场猪肉周均价每公斤19.82元,在前一周出现小幅反弹后继续走低,此前猪肉价格已经连续九周小幅下跌,较去年同期也跌了23.6%。

    “近期猪肉价格处于波动下行的通道中。”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部部长刘通撰文指出,6月中旬猪肉价格曾出现明显上涨,但这并不意味肉价走势出现拐点,只是在进入下行通道后出现的一次小波动。

    北京新发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6月30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8.30元/斤,较去年同期下降24.55%。“批发价再升至10元都是比较困难的。”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李晶告诉中新网记者。

    探因:供应增加遇上消费淡季

    多位分析人士向记者分析了此轮猪价走低的原因,首先供应增加是主因,其次,伴随需求疲软、以及养殖成本的走低,猪肉价格加剧下滑。

    “猪肉价格经历了新一轮上涨后,在2016年年中达到峰值,现在已进入本轮猪周期的‘下跌’通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副主任伍振军对中新网记者表示。

    春节后至夏季结束的一段时间,是肉类消费的传统淡季。然而,需求减弱并非猪肉价格下跌的关键因素,毕竟,同为肉类消费主力的牛、羊肉价格不仅未下跌,还在小幅上涨。

    “短期内,供求关系是猪肉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伍振军描述了本轮猪周期的形成过程,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猪肉价格大幅上涨;鉴于玉米价格处于低位,养殖成本较低,规模养殖和散养农户生猪养殖有利可图大量补栏;加上进口猪肉大幅增加促进了供需矛盾改善,供给的持续增加下,猪肉价格随后开始下跌。

    市场:北京部分地区一般猪五花售价跌破每斤15元

    对于猪肉价格的走跌,消费者感受如何?

    记者走访位于北京西城区的露园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发现,几家肉类商户的猪五花售价都在每斤14.5元。“感觉比前段时间便宜了一些,但不是很明显,同样买三斤五花肉也就便宜个几块钱。”正在旁边挑选猪肉的一位市民告诉记者。

    在另一家农贸市场,一位肉制品门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精五花是每斤20元,比之前还涨了点,“正赶上‘头伏饺子’的档口,买的人挺多,价格就往上走”,而旁边一家猪肉摊贩的五花肉价格却只有16元/斤。

    “零售价格相对敏感,除了受供求关系大趋势的影响外,还随节假日等消费需求变化而波动。”李晶说。

    相比之下,大型商超的猪肉价格更为坚挺。在北京甘家口超市,大品牌的猪五花肉、腔骨、里脊依然能卖到40-50元/斤,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好品牌的黑猪肉每斤甚至能接近60元,“买来做肉馅还可以,要做红烧肉可就不便宜了”。

    走势:猪价周期性波幅会越来越小

    作为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下半年“二师兄”会不会再“起飞”?

    “既然是价格周期,也就有波峰和波谷。”伍振军分析称,猪肉价格在达到高位后很难持续,自然逐步下滑跌向波谷。“至于何时抵达波谷,难以精确预测,毕竟周期有长有短”。

    而在刘通看来,按照现有态势发展,今年底,毛猪供大于求的局面就将完全形成。

    也就是说,在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作用下,肉价大涨可能性不大。“随着生猪养殖业信息更加对称、数据预警及行业交流逐步深入,未来,猪周期的价格波幅会逐渐缩小、持续时间缩短。”李晶说。

    在伍振军看来,随着我国农业逐步开放,猪肉市场必将面临巨大进口压力,长远来看,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不大可能。

    农业供给侧改革新挑战:如何提供价格合理的优质猪肉

    业内人士认为,第三季度我国猪肉价格可能会反弹,但降价大势难以抵挡。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高级畜牧师胡智胜认为,猪肉价格在第三季度有望迎来一波反弹,但从长周期来看,生猪价格处于周期下行的大区间内。“2016年,不少大企业布局生猪养殖产业,一些大型猪场将在2018年左右形成产能,会对猪价形成冲击,有可能使生猪价格继续回落。”

    专家认为,如何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乎市场规律的措施,避免价格下跌过于剧烈,给生猪养殖行业带来毁灭性损伤,是企业及职能部门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积极应对居民消费习惯变化带来的冲击,则是生猪养殖行业必须面对的长远问题。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说,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生猪养殖业一直难逃价格暴涨暴跌的“猪周期”怪圈,但现在“猪周期”正在变化:持续时间更长,价格波动更大。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科学布局规划、做好生猪养殖信息发布、数据预警及行业指导工作。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我国居民消费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如何满足居民餐桌上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是众多养殖企业必须面对的供给侧改革。

    黑龙江省伊春市益灵森林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林下散养生猪的企业。公司董事长李丽丰说,他们每年饲养“森林猪”1万头左右,主要是私人订制,客户分布在哈尔滨、北京、唐山等,因价格相对合理,一直供不应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猪肉年消费量在达到2014年41.68公斤的历史高点后,掉头向下,已出现连续两年回落现象,目前人均猪肉年消费量已降至2016年的38.44公斤,社会猪肉需求总量明显下降。而另一方面,优质猪肉却供不应求。

    “这一系列的信息显示,我国猪肉消费需求正进入‘量减质升’阶段,但当前的高端猪肉价大多数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如何更好地提供价格合理的优质产品,是生猪养殖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吴秋豪说。(综合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