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白鹿原》影迷们!还原《白鹿原》剧中场景要

    《白鹿原》虽然褒贬不一,但电影中许多场景和陕西风情还是让观众们津津乐道。《白鹿原》的电影在观众的期待声中突出重围,最终轻松登顶本地票房榜榜首。现在《白鹿原》的影视基地要赚“地标情结”的钱了,预计不久后《白鹿原》的影迷们就能一饱眼福。

    虽然褒贬不一,但电影中许多场景和陕西风情还是让观众们津津乐道。片中,无论是道具、置景,还是田小娥夫家的老宅、祠堂,或是黑娃、田小娥住的破窑洞,恍惚间都让人仿佛时空穿越。在影片中,除了陕西特有的文化元素之外,大片的美丽麦田更是充斥着整部影片,引发人们对电影场景探秘的向往。

    据了解,陕旅集团是该电影的投资方,记者采访了该集团策划部徐俊卿。“在拍摄之初,我们就有建设白鹿原影视基地的打算,这座影视城的核心就是体现关中文化。除了影视剧的创作外,我们会花大量时间打造关中的文化基地,建立一个与之相关的主题公园。”徐俊卿说。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在从清末民初到建国之初的半个世纪里,一阵阵狂风掠过了白鹿原上空,而每一次的变动都震荡着它的内在结构:打乱了再恢复,恢复了再打乱。在这里,人物的命运是纵线,百回千转,社会历史的演进是横面,愈拓愈宽,传统文化的兴衰则是全书的精神主体,以至人、社会历史、文化精神三者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了作品的时空,在我们眼前铺开了一轴恢宏的、动态的、极富纵深感的关于我们民族灵魂的现实主义的画卷。

    《白鹿原》初刊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当代》杂志,该刊1992年第6期和1993年第1期分两期刊载了这部作品。1993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白鹿原》单行本。尽管该作问世伊始,即引起文坛及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还是保守了些,只印了14850册。用陈忠实的话说,出版社就按征订数印刷,连一万五千册都不敢印。此时文坛上正在热炒所谓的“陕军东征”,第一次印刷的《白鹿原》很快销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