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国民抗战老兵遭受歧视 他们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认可(2)

    抗战老兵金鑑出生在1927年,现住伊川县高山乡坡头村。“1944年,我们在临汝、嵩县、新安、磁涧、卢氏等地与日军作战。洛阳保卫战时,我们部队因装备不好,在洛阳外围与敌人周旋。”忆起抗日,金鑑老人很兴奋,他说,当时部队在新安县磁涧镇附近驻扎,有个吹号的战士叫刘惠民,才13岁。这孩子特别机灵,趁着天黑,从一名打瞌睡的日本兵手里夺回一支步枪,“我们连长很高兴,说日本兵也不过如此嘛,就命令我们第二天攻打,但是敌人是机械化、战斗力强。我们是步兵,武器也不精良。营长派我们第八连出击,叫第七连掩护。但是当时我们部队人少,火力也不如敌人,只好肉搏。连长和机枪手都中弹受伤了,腿都打断了。日本兵冲上来拿着刺刀戳我,我抓住他胳膊,扭打到一起,我使劲把他推下悬崖,算是逃了一命”。

    1947年,金鑑被保送到黄埔军校军官训练班十六期,学习步兵知识。新中国成立后,金鑑到贺龙领导的西北军政大学学习了9个月,因成绩不错,被留校工作。“朝鲜战争爆发时,我退伍回家,当了农民。”老人说,以前有人说他历史不清白,现在有人夸他是抗战老兵,感到挺光荣。

    家住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镇张湾村的抗战老兵严德山,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当的兵。那一年,河南兵荒马乱又闹饥荒,“我们弟兄3个跟着我爷奶去要饭,就在这年,我被国民党抓住,到了陕西的安康去打仗,在38军17师518团,军长叫张耀明。”严德山回忆说,他在部队运输队做了一名运输兵,由于当时身体瘦小,挑不动挑担,就给连长做勤务员,有时候还要上山捡干柴烧火,一天就能吃两顿饭,吃不饱。“不久,听说南山(陕西安康一带)那边新四军条件好,能吃饱饭,我就投奔了新四军。”老人说。

    后来,严德山被国民党抓去当了俘虏。过了几天逃出来以后,跟新四军部队失去了联系。“我的所有能证明我身份的材料都弄丢了。1988年,我去陕西复平县,想去找我的营长,请他给我写个证明材料,但是没有找到营长。我现在就一个想法,能不能再给我弄个能犁地的牛,我还要种地,我要自食其力,叫人家看得起我。”严德山对记者说。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