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学区房格局改变 租购同权不会引发房租暴涨?

    股城网注:社科院专家表示,租购同权不会消除学区房,但大大降低住房市场扭曲程度,从而让学区房格局改变。

    学区房格局改变
    学区房格局改变

    继广州提出租购同权之后,近日北京市住建委等八部门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公租房可落户、符合条件租住私房也可入学等新政策,向租购房同权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租购同权是通往住房市场长效机制之门。没有租购同权,就不会有租房市场的大发展。租房市场不发展,房地产泡沫就容易越吹越大,并强行将更多本来无须买房的人卷入其中。租购房同权有利于平抑房价。租购房同权后,人们不用再为了子女入学而被迫追高购房。这有利于消解房地产泡沫,促使房价回归理性。租购同权后,租房结婚或供子女入学都是非常可行的选择。租房可以低成本地满足过渡性住房需求,进而将节省的资金用于创业、投资、消费等,既有利于个人事业提升,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从个人还是社会角度,这都是可取的。当然,如果个人财力允许,买房可以提高居住品质,还能通过资产增值分享经济发展红利。

    租购房同权不会引发房租暴涨。租购房同权只是消除了购房入名校的特权,并不是说租房就能进入名校。除了在片区实际居住外,要进入名校,还需要满足其他附带条件或通过其他筛选机制。所以租购房同权后,房租不会因此上涨。从经济学角度看,决定房租的是住房附属权益的“级差”,而不是住房附属权益的多寡。当然,最终实际效果还要取决于制度设计。如果制度设计者本身缺乏平等意识,比如奇葩规定租房入学一定要房东签字证明等,租房入学的成本或将因此增加。

    租购同权可使多方受益。从法理上看,租户是代理房东行使权利。租购不同权,损害的不光是租户的合法权益,还有房东的权益。租购房同权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子女打算上名校的家庭,而是租房上普校的家庭。租购房同权后,这部分人虽然买不起房,但子女仍可以随父母在就业地租房入学,从而避免了“留守儿童”等人伦危机。租购同权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契合社会公平正义。

    租购同权不能用来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名校是客观存在的,但将名校入学资格与购房绑定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就近入学不能变形为“就近购房入学”或“购房择校”。基础教育资源分配问题最终应由教育部门设法公开公平解决。家庭资产多寡、生源素质高低等都不应当作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标准。住房市场既没有办法、也不应当替教育部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锅”住房市场不应当再背下去。

    租购同权不会消除学区房,但会改变学区房市场格局。古代就有孟母择邻的典故。社会分化加大是学区房存在与发展的大背景。由于社会分化的客观性,租购同权并没有办法消除学区房的存在。但租购同权会大大降低住房市场扭曲程度,从而改变学区房的格局结构。“老、破、小”等居住功能极差的学区房可能会大贬值,地下室、过道、厕所等曾具备学区房功能的不动产将失去流动性,部分被恶炒的热门学区房将面临洗牌。

    商品房业主和公租房住户之间不应存在“住房鄙视链”。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保障房间接由商品房业主出资建设,配建保障房的成本,最终要加入商品房价格中,并成为商品房业主高价购房的原因之一。从经济科学角度看,无论采取配建还是政府直接建设的形式,保障房建设资金的根本来源都是财政补贴。政府在拍卖土地时,如果要求配建保障房,地价就会因此而打折扣,这个土地收益折让就是政府对保障房建设的间接补助。在城市化大背景下,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决定了商品房的高房价。就算不配建保障房,商品房价也并不会因此而降低分毫。无论在法理还是情理上,双方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公租房住户承租的是政府住房,从经济上也并没有占商品房业主的“便宜”。这类“住房鄙视链”是非理性的。当然,如果通过骗购或骗租的形式获得保障房,那是另一个问题。(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新闻:

    北京学区房正退烧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接连出台了一些影响学区房房价的政策,比如“过道房等不可实际居住的不得作为义务教育入学依据”,明令禁止畸形学区房;比如“多校划片”,包括北京在内的19个重大城市实现100%小学划片就近入学;比如“租购同权”,租房有机会读名校……等等。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项目组最新发布的7月份报告显示,近3个月来,作为重要学区的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房价分别累计下跌13.17%、12.77%和12.28%,跌幅居北京市各区前三位,表明在多校划片、强调实际居住等政策及租购房同权预期的作用下,学区房正在退热。

    比如,裕中小学的学区房(该小学直升北京市一类重点的三帆中学),在今年3月份时,周边小区的成交单价曾达到15万元/平方米,目前,同一小区的报价已跌至13万元/平方米左右。有中介人员表示,对比来看,如今的学区房确实已经降温,基本回归到了去年9月的水平。

    今后,“学区房”的概念会不会彻底消失呢?

    根据相关政策,2017年6月30日起,朝阳区新购房,无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均需多校划片入学。丰台区新购二手房逐步实施多校划片,东城区、海淀区逐步扩大多校划片适用范围。而集合了诸多名校的西城区变化不大,主要影响未在户籍所在地实际居住的集体户和非京籍。

    无论是前文提到的宏庙小区,还是奋斗小学、实验二小分校,西城区的“学区房”依然总价在600万以上。根据自媒体[90度地产]数据显示,家长在购置学区房时,首选一居和两居的小户型,毕竟学区房只是用来自住,并没有出租的需求。相应的,家长最想买的学区房也集中在800万以下。

    即便如此,如今的年轻父母多数属于“中产阶级”,每个月可支出消费额在6000元左右,中产阶级的焦虑不言而喻。对于不少家庭而言,要拼尽自己和双方父母的全家之力购置一套学区房,压力可想而知。

    我们都在说,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可以上一所名校,多花些钱、多吃些苦,哪怕挤在小房子里也是值得的。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更有甚者,从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谋划购置学区房。

    其实,当前学校的选择越来越多,很多年轻的家长已经将目光投向各种国际小学。小编身边也有小小年纪就在双语幼儿园就读的小朋友,小朋友的家长谈及,在国际幼儿园读书的小孩子,已经不太适合国内的教育,除了转学到国际学校,也在计划着送孩子到海外读书。

    学区房,未来,还会像曾经那么重要么?(来源新浪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