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楼市告别小阳春 传统的旺季已变得不甚明显

    股城网注:近几年,楼市告别小阳春,传统的“淡旺季”理论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有观点认为,楼市调控政策的频繁出台,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楼市告别小阳春
    楼市告别小阳春

    正如当前“小阳春”不见踪影,最近几年来,传统的旺季已经变得不甚明显。根据经验,严厉调控政策出台前后,市场情绪往往波动较大。过去几年来,北京楼市的成交高峰并不总是出现在传统旺季,而往往在四季度到来。

    虽然处于传统的“小阳春”阶段,但在调控政策影响下,北京房地产市场仍然出现大幅降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传统的“淡旺季”理论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北京中原地产副总经理刘建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根据其从案场获取的信息,因价格审批严格,近期北京房企的推盘欲望普遍不强。购房者也因资格限制、成本提高等因素,出现一定的观望情绪。

    因此,尽管春季是传统销售旺季,市场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降温。但他认为,这一观望期并不会持续很久,房企将根据自身情况,在未来做出不同调整。

    “旺季”不旺

    楼市调控政策在3月的一次加码,使北京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出现大幅下跌。根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的统计,4月北京二手住宅完成网签16902套,环比下跌35%,同比减少36%。

    新房方面,4月份北京仅成交商品住宅2214套,远低于3月份的7594套。

    刘建勇表示,这种情况在北京的各大新建商品房项目的案场已有明显体现。“目前开发商的心态很难揣摩,但从实际行动来看,因为价格审批较为严格,大部分企业的推盘欲望不强。”

    购房者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刘建勇表示,很多案场的客户来访量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资格审核趋严、首付和利率等成本提高所致。中原地产在北京主要从事新房交易代理业务。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房地产销售有淡旺季之分。通常来说,每年3-5月的“小阳春”和9-10月的“金九银十”被认为是传统旺季。这是因为,春、秋两季气候适宜,购房者看房热情较高,绿化、园林等案场布置也容易体现出吸引力。

    相比之下,冬、夏两季以及传统春节假期,因气候条件不佳和节假日气氛的冲淡,被认为是房地产销售的淡季。

    正如当前“小阳春”不见踪影,最近几年来,传统的旺季已经变得不甚明显。有观点认为,楼市调控政策的频繁出台,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根据经验,严厉调控政策出台前后,市场情绪往往波动较大。过去几年来,北京楼市的成交高峰并不总是出现在传统旺季,而往往在四季度到来。

    刘建勇认为,过去几年,北京市场的供应量相对较大,购房者在出手时机上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如今市场供应相对不足,即使购房者有购买需求,也很难形成“旺季”。

    对于当前低迷的新房市场,刘建勇认为,这是因为房企还处于政策适应期。未来一段时间,企业会结合自身的经营指标而调整策略。若全年的销售压力不大,则不会有太大动作;若销售压力大,之后则会加快推盘,从而促进市场供应。

    拿地逻辑生变

    刘建勇表示,即使抛开调控因素,过去这些年,北京新房市场的“玩法”也已出现明显变化。

    比如,在产品策略上,更加注重细分化和产品质量;在营销模式上,由以往的概念营销,变得更加务实;在贷款、销售等环节上,也变得更加规范。

    他认为,这种变化对购房者而言是好事。例如,“即使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也有一类产品卖得好,即品质、品牌、价格、园林、物业、配套等各个方面都比较均衡,同时又有某一项格外突出。”刘建勇表示,这也说明购房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最主要的改变还是在土地市场。过去几年,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北京土地价格不断被抬升。据伟业我爱我家的统计,2016年北京成交住宅用地的楼面价为2388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3.3%,历史单价首次突破两万元。

    与此同时,土地交易规则日趋严厉。过去几年来,北京土地交易的附加条件不断增多,如配建、限价、自持等。这也影响到房企对土地质量的判断和拿地策略。

    刘建勇表示,中原地产会跟踪北京大部分热门地块的信息,并给企业提供策略。但每家企业的策略并不一样。

    “哪些土地值得去拿?能算得过账的土地。”刘建勇说,北京市场的土地已经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从单个项目运营的角度,每家企业有着各自的“算法”。如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不同,会使得企业对土地价格的承受力有所不同。

    从产品的角度,擅长商业类产品的企业会侧重商业地块,擅长豪宅开发的企业则对高价地有更大兴趣。从公司战略发展角度,若房企致力于增加土地储备、融资需求、进军北京市场等,对于土地价格的承受力则会更强。

    刘建勇还表示,从北京土地供应的区域特点来看,近年来正在呈现出“远多近少”、“外城多内城少”的局面。这会促使企业对于区域发展、人口流动等因素进行更多考量。

    12下一页